事先声明,我不排斥其他画幅更不排斥数码,实际上至今我仍然大量使用中画幅的机器拍照(本人目前制造出来的垃圾还是中画幅的居多)。用大画幅(4x5以上)拍照有诸多原因,如下只是其中的一些并带有“强烈的个人观点”,各位看官切勿当真,该用啥用啥哈。
为什么拍大画幅?
从“老头,单膜无膜镜头拍的片的高光好”谈起。
最近碰巧看见很多人提出以上观点,我的理解是:单膜或老头拍的片高光不呲,主要还是因为旧式镀膜或无镀膜的玻璃透光率低,入射光经过多重玻璃表面的重复作用,反而使得底片上的高光表现正正好。而现代镀膜一个是提高色还原一个是大大提高透光率,但却众口难调,还是有人去追求那些“原始”的东西,这是一个典型的光学工业的进步同某种拍照需求相悖的例子。类似的例子还有,胶片颗粒变细工艺的改进促使相机和镜头朝小底片和高分辨率发展(而使人们失去的是使用大底片拍照的乐趣),数码技术对宝丽来一次成像和胶片 的毁灭性打击,又或古典人像头被设计更先进更平像场的镜头所代替从而失去了因场曲而带来的烘托主体气氛的美妙感觉。。。等等等等。
我对数码乃至35mm和中画幅相机比较诟病的一点是,为了拍照的方便,却让人不再去理解或感悟拍照的其他基本概念,如像场,如焦点同镜头面和成像面的关系,如两个面间距与镜头长度及放大倍率的关系等。这些是除了光圈快门焦距景深iso等概念以外的基本的摄影概念,即使不用大家也应该弄清楚。
追求“原始”,用大画幅拍照让我去认清一些摄影“原始”的本质。慢,繁琐,产量低,这都不是问题。大画幅一样可以拍得飞快,如Richard Averdon, 大画幅一样可以拍得灵动,如Sally Mann, 大画幅一样可以拍得清新,如Jock Sturges, 大画幅一样可以拍得写意,如郎静山。况且,大画幅还能拍得壮丽,如Ansel Adams,大画幅还能拍得厚重,如August Sander,大画幅还能拍得惆怅,如Josef Sudek,大画幅还能拍得悲恸,如Edward Burtynsky,...........哈哈哈,大画幅无所不能。
让我们一起来用大画幅拍片儿吧......
SC11_Studio_Camera_Extended